正在阅读:玉水行之溶家洞探源
分享文章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宜章头条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玉水行之溶家洞探源

原创 超级管理员2021/06/03 15:38:58 发布 IP属地:未知 来源: 作者: 76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

相传盘古开天地之前,天上原有南斗七星和北斗七星,遥相对应,难分南北,难辨方向。后来盘古开天地,便命雷公把南斗七星劈下地界,只留北斗七星用来夜间辩明方向,南斗七星则落在了神秘的莽山,被人们称之为七星落地峰,又称雷公岭。这里也就成为了湘粤间三江分流处,即乐水河、辽河、乳源河的源头处,三江各奔前程,最后汇入北江,流入珠江。玉水是乐水河的支流,从七星落地峰流出,流经白沙圩乡、笆篱乡、一六镇,在一六镇澄江汇入乐水河,流域173平方公里,落差991米。


 




 


玉水源头——五指山顶水潭


 




 


金鞭神柱


 


  7月3日和7月5-6日,记者两次到溶家洞考察玉水源头。此次考察,记者主要沿五指山北面这一支源头走。这支源头连接溶家洞林场境内极具原生态的几处景点,一路行来,颇多发现,颇多感慨,亦颇多思索。


 


  两棵古木莲树见证了数不清的兴废变替。人与自然,在取予之间有过太多纠结。探寻水的源头,还要探寻心的源头。


 


  记者走进溶家洞林场场部,最惹眼的是场部后面那片竹林里耸立的两棵巨型古木,场里职工介绍,这叫木莲树,树龄千年以上。其中一棵5个人才勉强合抱过来。树空了,一场雷击让树洞起火,树洞里有被烧过的痕迹。树洞很大,可挤站4、5个人。据说,本来这一带有5棵木莲树,如今只剩下两棵了,硕果仅存,2008年那场冰灾又无情地折去了树尾。褐色的树皮巴着青苔,伟岸的身躯赫然挺立,在靠近竹梢的折口处长出茂盛新枝,叶圆而厚实。干枯铁硬的枝桠突出在竹林之上,像叉开手指伸出的巨掌,撑住蓝天,仿佛宣示:再大的冰雪灾害,再多的磨难,它们都能承受,都不在乎。


  这两棵木莲树经受了太多的风雨,见证了太多的变化。


  溶家洞林场始建于1958年,那是中国的“大跃进”时代,曾有5个工区,几百职工。“文革”中还安置了一支人数不少的知青队伍,万年孤寂的深山老林一下子变得熙熙攘攘。记者仔细打量场部一排排已经废弃的职工宿舍,打量没有了屋盖的很有点儿规模的“工人俱乐部”,可以想见当年的热闹景象。


 




 


溶家洞林场将军石头


 




 


远看五指山


 


  场领导介绍,与县内其他林场相比,溶家洞林场的砍伐量是最少的,4万亩森林中有3.4万亩自然林,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始森林或原始次森林,6千亩人工林,而人工林中有200亩红豆杉,200亩伯乐等珍贵树种,这是怎样的一笔财富!


  但场里职工谈到曾经的那些砍伐时,还是惋惜不已。他们说,30年前溪涧里的水好大好深,过溪一定要脱鞋,扎裤脚。砍掉的原始林中有一部分并非自己砍的,是隔壁林场一个工区架起索道误砍的,那都是很宝贵的千年古木,有红豆杉、铁杉、粤松……


  放眼四周山林,高突于绿盖之上的秃枝残尾历历在目。2008年那场百年难遇的大冰灾给山林造成的创伤随处可见,无论多高多壮多美多老的林木,大自然那只巨手只轻轻一抹便毁了。县志记载:“清雍正元年(1723)春正月,大雪,凡4旬,冰厚盈尺,树木多折。”生命在大灾面前何其脆弱,又何其顽强,折了,断了,倒了,不久又长起来,站起来,只要还能吸取水分、阳光和空气,眨眼间它又蓬蓬勃勃,生意盎然。最可怕的还是人的欲望,因一时之需、一己之利而痛下杀伐,紧跟着,大自然也毫不犹豫地示以颜色,无情报复。在人与自然的取予之间,有过太多的恩怨纠结。人们只是在吃了很多苦头以后,才终于有了一点儿明白。


  林场职工带记者来到新植的一片林地,这是那场冰灾后才种下的杉苗,现在有一人多高了。工人们说,树要长得快,全靠抚育得好。目前林场共有138名职工,轮流值守看护山林,抚育幼苗,每班17个人。眼下困难不少,发满工资也有问题,但全场上下一心,对林场的未来充满信心,都说想什么办法也要守护好这片绿洲。


  这里是玉水的源头,也是绿色生命的源头,却又都连着人,连着人的心,探源必探寻到心的源头。


 


  河谷是大山的血脉,也是大山的襟怀,它涤旧布新,又包容一切。人心之失,在走近它,却不能理解它。人心之得,在回归自然,那么,古典的才是真正现代的。


 


  记者从溶家洞林场出发,爬上五指山花了近8个钟头。始终沿着一条窄窄的狭谷攀沿前行,狭谷徐徐向上,愈上愈陡,愈陡愈美,记者一路记录,一路拍摄,一路赞叹。带路的林场老职工陈福兵说,我只晓得美,晓得好,但不会说。但我会比较,我去过张家界,去那里只看到一些石头,看不到我们这样的树,我们在那里要撑伞、戴草帽,在这里钻一天也晒不到日头,风凉水爽,不晓得有好舒服……


  恰恰不会说的福兵,把记者要说的感受说出来了。在这条狭谷里走,就像在树荫夹道的长廊里漫游,日头始终照不到头上来,只有洒下的光斑在身上跳跃闪动,清清的溪流一路相伴而歌,或湍急,或低迴,或轻吟,或高唱,人的情绪和心境也随着水花放逐飞驶。有甲虫、粉蝶、螃蟹等滚爬到路上来,大家小心翼翼,生怕踩着了它们。知了叫得热切,小鸟啭得曼妙。空气里充溢着树叶、草叶、竹叶和各种野花混和的浓醉香味。


  河谷边蜿蜒着简易公路,直通到五指山杉木寮工区,如今工区不复存在,路也被两边的箭竹和灌木丛遮蔽得几乎认不出来了。福兵拿把刀在前面开路,他是土生土长的林场人,在杉木寮工区呆了好几年,他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。他仔细辨识着是否有人放了铁夹子,树枝间是否设了绳套,这是他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。爱山,爱树,爱林场,他说他和这座山心息相通,血肉相连。记者注意到河谷里横亘的枯木朽蔸越来越多,有整棵的,有半截的,有露出河滩一条根一个尖角的,也有将心胸敞开了静静躺在河中大石上的。福兵给记者讲述着这些枯木的质地,讲述着这些枯木经年不朽的原因。记者恍惚间觉得这条河谷就是大山的血脉,也是大山的襟怀。它聚集着水流,也聚集着木石花草万千生命的遗迹,它涤旧布新,包容一切,宽阔接纳,又坦然送走,于是永葆了大山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力。循着这条血脉,是可以触摸到大山的心灵的……


  河谷边,靠水的近处,树根竹根裸露,绵密错杂,盘盘曲曲,俨然一张大网。有的地方悬空了,根便缠裹着大小不一的石块,仍顽强伸向水面。绿色生命的壮旺依凭的是泥石下的泉流,而大山无私地供给每一个需要水分的生命,大山无言,却有心,有情,有义,它公正公平,甘于奉献。人心之失在远离了自然,而人心之得,必将回归自然,回归大公和朴真。


  可是在接着的一段考察中,却碰到了很不愉快的事。过了小白水寨那个夹在两涧之间的小山以后,在路边看到了一只蜂箱,然后又一只蜂箱。偶尔,在路边有临时搭起来的神龛,里面放着用红布缠起来的石头作菩萨。后来在杉木寮工区碰到了一个老头,灰白胡子,身手却很矫健。福兵说,这个人住在废弃的工棚里,以捕猎为生。再往上,过了一段栈道,又碰到几位老人,他们说在山上很多年头了,建了庙,香火很旺,可是自从天台山那边建了大庙以后,这里的菩萨就不“灵”了,加上一起来的那个灰白胡子老头分开后,常到他们庙里来骚扰,企图赶他们走,日子过得很艰难。原想借“佛”生财,而为财又生出种种矛盾和争执。福兵说,这件事要尽快汇报,将他们劝下山去。人与自然之心实在离得太远。


  忽想到离此不远的广东沙坪镇西山,曾是唐代佛教禅宗六祖惠能修炼过几年的地方,他是从西山出发到湖北梅山找五祖弘忍求得顿悟法门心印的。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,影响到儒学的发展,由此而产生了宋明理学。六祖是主张“心物一元”的,他的《坛经》里说:“世界虚空,能含万物色相,日月星辰,山河大地,源泉溪涧,草木丛林,恶人善人,恶法善法,天堂地狱,一切大海,须弥诸山,总在空中,世人性空,亦复如是。”这是中国文化“天人合一”论最彻底的诠释,也是最彻底的环保思想。回归这样的伟大经典,才是真正走向现代,走向人与自然的根本和谐,今天的人们能领会么?


 


  好景总在极高极险之处。溶家洞集生态美与自然景观美于一体,叹为观止。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,笑在最后的那个人,一定笑得最好。


 


  逼近五指山,河谷尽头分开几条上山的小谷岔,水源也分成几条小山溪。其中最大的那条伸向五指山主峰下一片浓绿,好像是那块浓绿榨出来的汁液。


  没有路了,记者在陈福兵、张海明两位林场职工带领下,踩着一条已经朽腐的栈道攀行,忽上忽下,有时要扯着山藤荡过断裂,有时要贴在崖壁上匍匐而行,险极慢极,好不容易才能前进一点。终于到了一个豁亮处,见到一泓碧泉,水是从丛林深处的一条石槽般的凹岩飞下来的,形成极漂亮的一片小瀑。水潭长长的,深处绿汪汪不能见底。潭边有一株断尾古木,福兵说上次带蛇博士陈远辉来过一次,陈博士在泉边打棚宿了一个晚上。


  再往上,路都在七十度坡以上,枝柯横陈,福兵仍拿刀在前面砍路。这一带是从来没有砍伐过的高崖,真正的原始森林。偌大的断树在路边矗起,像站岗的古代武士。偶尔从枝隙间瞥一眼五指山主峰上那些层层叠叠的巉岩峭壁,吃惊得目瞪口呆:天下真有这么美的景观!埋首爬了近两个钟头,终于到了一段斜插向左的山路上,五指山几个峰峦倏然呈现在了眼前,大家惊不住地欢呼起来,打一声“呜喂”,四山回应。


  那些山崖几乎都像是鬼斧神工的杰作,一尊有一尊的神奇;又像是哪位高手的妙绘,一笔有一笔的意境;其实一切都是自然天成,造化的随意挥洒。最打眼的是那些兀立于危崖上的苍劲粤松,古雅而有生气,凝重而又飘逸;它们从远古走来,一路风尘,一身沧桑,却意态昂然,丰姿高迈。树与树之间参差间隔得恰到好处,一丛丛金色黄叶点染其间,福兵说,那是极珍稀的“金叶白兰”。夕阳在山,有轻轻的霭雾缭绕,仿佛古灯青烟,氤氤氲氲。万籁俱寂,此时,记者屏住了呼吸拍摄和记录,在审美的愉悦享受中超然于物外,超然于时空。


  福兵却一个劲地催促记者快走,他说,还远呢,还有更好看的。大家收拾好东西,一鼓作气,翻过山坳,钻进了一片遮天蔽日的苦竹林,又爬上一道山梁,这里却是五指山的背面了。这里,看五指山,不叫看,叫赏。细细地鉴赏,从一块块山岩的别致构造,从一处处陡崖的精心叠垒,从一棵棵古木的奇崛造型,让人联想得更多的是古乐,是筝、是琵琶、是编钟、是长箫、是埙的协奏,是天籁的鸣响。脚下,是万丈深海,绿生生的大海,一望无际的绿色浓汁组成的浪,推不动的汪洋般的绿色浆块。往前,福兵说,那是牛栏场,是原始林木最多的地方,人迹罕至,真正的原始生态领域。往右,看过去,就是崖子石,大崖子石,小崖子石,按区划,听说也是溶家洞林场的辖地。坐拥如此众多奇美瑰宝,溶家洞林场堪称傲视群伦的旗舰,价值无算的豪雄了。溶家洞,你该是怎样的一个洞?


  眼前的美是浩大的,也是精致的;是现实的,也是超越的;是形而下的,也是形而上的。万千倩姿曼影,都是美和力量的组合,构成一种精神和灵魂的意象,那是诗、是画、是音乐。


  那么,玉水的源头是一种诗性的自然之魂。


  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很旷远地升起来。沈从文说,美总是使人愁的。不错,美能永恒吗?审美主体呢?美的瞬时性与天地的永恒性,生命的美好与生命的匆忽,那种从亘古洪荒以来存在于人心底的荒诞感就止不住地涌上来了。以曹操、李白之才,也只能醉酒当歌,而陈子昂则痛哭流涕: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泣下。”也因此,中国文化主张安静,主张内省,主张敬畏,主张和谐与互助,主张珍视生命的每一天、每一时、每一刻,让有限化为无限,让瞬间化为永恒,让个体的小生命化为宇宙整体的大生命……


  可惜,因为时间关系,记者不能在这里久留,接着又匆匆地看了崖子石那边的“金鞭神柱”,看了“中南第一险峰”,又看了夕烟迷蒙的牛栏场河谷的远景,便恋恋不舍地下山了。福兵和海明说,七星落地和将军石还没有看呢。他们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,只要是溶家洞林场的干部职工,都会感到自豪的了,也应该感到自豪。他们的遗憾是还没有开发,还是蒙着神秘面纱的姑娘,养在深闺人不识。但记者以为,在浮躁喧嚣的时代,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,耐得住寂寞就是最大的增值。这是稀世珍宝,当别的地方过度开发以后,这里便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和骄傲。“美丽宜章”不能没有溶家洞,有了溶家洞,宜章走到哪里都感到美丽和骄傲。笑到最后的那个人,一定会笑得最好!


相传盘古开天地之前,天上原有南斗七星和北斗七星,遥相对应,难分南北,难辨方向。后来盘古开天地,便命雷公把南斗七星劈下地界,只留北斗七星用来夜间辩明方向,南斗七星则落在了神秘的莽山,被人们称之为七星落地峰,又称雷公岭。这里也就成为了湘粤间三江分流处,即乐水河、辽河、乳源河的源头处,三江各奔前程,最后汇入北江,流入珠江。玉水是乐水河的支流,从七星落地峰流出,流经白沙圩乡、笆篱乡、一六镇,在一六镇澄江汇入乐水河,流域173平方公里,落差991米。


 




 


玉水源头——五指山顶水潭


 




 


金鞭神柱


 


  7月3日和7月5-6日,记者两次到溶家洞考察玉水源头。此次考察,记者主要沿五指山北面这一支源头走。这支源头连接溶家洞林场境内极具原生态的几处景点,一路行来,颇多发现,颇多感慨,亦颇多思索。


 


  两棵古木莲树见证了数不清的兴废变替。人与自然,在取予之间有过太多纠结。探寻水的源头,还要探寻心的源头。


 


  记者走进溶家洞林场场部,最惹眼的是场部后面那片竹林里耸立的两棵巨型古木,场里职工介绍,这叫木莲树,树龄千年以上。其中一棵5个人才勉强合抱过来。树空了,一场雷击让树洞起火,树洞里有被烧过的痕迹。树洞很大,可挤站4、5个人。据说,本来这一带有5棵木莲树,如今只剩下两棵了,硕果仅存,2008年那场冰灾又无情地折去了树尾。褐色的树皮巴着青苔,伟岸的身躯赫然挺立,在靠近竹梢的折口处长出茂盛新枝,叶圆而厚实。干枯铁硬的枝桠突出在竹林之上,像叉开手指伸出的巨掌,撑住蓝天,仿佛宣示:再大的冰雪灾害,再多的磨难,它们都能承受,都不在乎。


  这两棵木莲树经受了太多的风雨,见证了太多的变化。


  溶家洞林场始建于1958年,那是中国的“大跃进”时代,曾有5个工区,几百职工。“文革”中还安置了一支人数不少的知青队伍,万年孤寂的深山老林一下子变得熙熙攘攘。记者仔细打量场部一排排已经废弃的职工宿舍,打量没有了屋盖的很有点儿规模的“工人俱乐部”,可以想见当年的热闹景象。


 




 


溶家洞林场将军石头


 




 


远看五指山


 


  场领导介绍,与县内其他林场相比,溶家洞林场的砍伐量是最少的,4万亩森林中有3.4万亩自然林,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原始森林或原始次森林,6千亩人工林,而人工林中有200亩红豆杉,200亩伯乐等珍贵树种,这是怎样的一笔财富!


  但场里职工谈到曾经的那些砍伐时,还是惋惜不已。他们说,30年前溪涧里的水好大好深,过溪一定要脱鞋,扎裤脚。砍掉的原始林中有一部分并非自己砍的,是隔壁林场一个工区架起索道误砍的,那都是很宝贵的千年古木,有红豆杉、铁杉、粤松……


  放眼四周山林,高突于绿盖之上的秃枝残尾历历在目。2008年那场百年难遇的大冰灾给山林造成的创伤随处可见,无论多高多壮多美多老的林木,大自然那只巨手只轻轻一抹便毁了。县志记载:“清雍正元年(1723)春正月,大雪,凡4旬,冰厚盈尺,树木多折。”生命在大灾面前何其脆弱,又何其顽强,折了,断了,倒了,不久又长起来,站起来,只要还能吸取水分、阳光和空气,眨眼间它又蓬蓬勃勃,生意盎然。最可怕的还是人的欲望,因一时之需、一己之利而痛下杀伐,紧跟着,大自然也毫不犹豫地示以颜色,无情报复。在人与自然的取予之间,有过太多的恩怨纠结。人们只是在吃了很多苦头以后,才终于有了一点儿明白。


  林场职工带记者来到新植的一片林地,这是那场冰灾后才种下的杉苗,现在有一人多高了。工人们说,树要长得快,全靠抚育得好。目前林场共有138名职工,轮流值守看护山林,抚育幼苗,每班17个人。眼下困难不少,发满工资也有问题,但全场上下一心,对林场的未来充满信心,都说想什么办法也要守护好这片绿洲。


  这里是玉水的源头,也是绿色生命的源头,却又都连着人,连着人的心,探源必探寻到心的源头。


 


  河谷是大山的血脉,也是大山的襟怀,它涤旧布新,又包容一切。人心之失,在走近它,却不能理解它。人心之得,在回归自然,那么,古典的才是真正现代的。


 


  记者从溶家洞林场出发,爬上五指山花了近8个钟头。始终沿着一条窄窄的狭谷攀沿前行,狭谷徐徐向上,愈上愈陡,愈陡愈美,记者一路记录,一路拍摄,一路赞叹。带路的林场老职工陈福兵说,我只晓得美,晓得好,但不会说。但我会比较,我去过张家界,去那里只看到一些石头,看不到我们这样的树,我们在那里要撑伞、戴草帽,在这里钻一天也晒不到日头,风凉水爽,不晓得有好舒服……


  恰恰不会说的福兵,把记者要说的感受说出来了。在这条狭谷里走,就像在树荫夹道的长廊里漫游,日头始终照不到头上来,只有洒下的光斑在身上跳跃闪动,清清的溪流一路相伴而歌,或湍急,或低迴,或轻吟,或高唱,人的情绪和心境也随着水花放逐飞驶。有甲虫、粉蝶、螃蟹等滚爬到路上来,大家小心翼翼,生怕踩着了它们。知了叫得热切,小鸟啭得曼妙。空气里充溢着树叶、草叶、竹叶和各种野花混和的浓醉香味。


  河谷边蜿蜒着简易公路,直通到五指山杉木寮工区,如今工区不复存在,路也被两边的箭竹和灌木丛遮蔽得几乎认不出来了。福兵拿把刀在前面开路,他是土生土长的林场人,在杉木寮工区呆了好几年,他的第一个孩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。他仔细辨识着是否有人放了铁夹子,树枝间是否设了绳套,这是他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。爱山,爱树,爱林场,他说他和这座山心息相通,血肉相连。记者注意到河谷里横亘的枯木朽蔸越来越多,有整棵的,有半截的,有露出河滩一条根一个尖角的,也有将心胸敞开了静静躺在河中大石上的。福兵给记者讲述着这些枯木的质地,讲述着这些枯木经年不朽的原因。记者恍惚间觉得这条河谷就是大山的血脉,也是大山的襟怀。它聚集着水流,也聚集着木石花草万千生命的遗迹,它涤旧布新,包容一切,宽阔接纳,又坦然送走,于是永葆了大山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力。循着这条血脉,是可以触摸到大山的心灵的……


  河谷边,靠水的近处,树根竹根裸露,绵密错杂,盘盘曲曲,俨然一张大网。有的地方悬空了,根便缠裹着大小不一的石块,仍顽强伸向水面。绿色生命的壮旺依凭的是泥石下的泉流,而大山无私地供给每一个需要水分的生命,大山无言,却有心,有情,有义,它公正公平,甘于奉献。人心之失在远离了自然,而人心之得,必将回归自然,回归大公和朴真。


  可是在接着的一段考察中,却碰到了很不愉快的事。过了小白水寨那个夹在两涧之间的小山以后,在路边看到了一只蜂箱,然后又一只蜂箱。偶尔,在路边有临时搭起来的神龛,里面放着用红布缠起来的石头作菩萨。后来在杉木寮工区碰到了一个老头,灰白胡子,身手却很矫健。福兵说,这个人住在废弃的工棚里,以捕猎为生。再往上,过了一段栈道,又碰到几位老人,他们说在山上很多年头了,建了庙,香火很旺,可是自从天台山那边建了大庙以后,这里的菩萨就不“灵”了,加上一起来的那个灰白胡子老头分开后,常到他们庙里来骚扰,企图赶他们走,日子过得很艰难。原想借“佛”生财,而为财又生出种种矛盾和争执。福兵说,这件事要尽快汇报,将他们劝下山去。人与自然之心实在离得太远。


  忽想到离此不远的广东沙坪镇西山,曾是唐代佛教禅宗六祖惠能修炼过几年的地方,他是从西山出发到湖北梅山找五祖弘忍求得顿悟法门心印的。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,影响到儒学的发展,由此而产生了宋明理学。六祖是主张“心物一元”的,他的《坛经》里说:“世界虚空,能含万物色相,日月星辰,山河大地,源泉溪涧,草木丛林,恶人善人,恶法善法,天堂地狱,一切大海,须弥诸山,总在空中,世人性空,亦复如是。”这是中国文化“天人合一”论最彻底的诠释,也是最彻底的环保思想。回归这样的伟大经典,才是真正走向现代,走向人与自然的根本和谐,今天的人们能领会么?


 


  好景总在极高极险之处。溶家洞集生态美与自然景观美于一体,叹为观止。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,笑在最后的那个人,一定笑得最好。


 


  逼近五指山,河谷尽头分开几条上山的小谷岔,水源也分成几条小山溪。其中最大的那条伸向五指山主峰下一片浓绿,好像是那块浓绿榨出来的汁液。


  没有路了,记者在陈福兵、张海明两位林场职工带领下,踩着一条已经朽腐的栈道攀行,忽上忽下,有时要扯着山藤荡过断裂,有时要贴在崖壁上匍匐而行,险极慢极,好不容易才能前进一点。终于到了一个豁亮处,见到一泓碧泉,水是从丛林深处的一条石槽般的凹岩飞下来的,形成极漂亮的一片小瀑。水潭长长的,深处绿汪汪不能见底。潭边有一株断尾古木,福兵说上次带蛇博士陈远辉来过一次,陈博士在泉边打棚宿了一个晚上。


  再往上,路都在七十度坡以上,枝柯横陈,福兵仍拿刀在前面砍路。这一带是从来没有砍伐过的高崖,真正的原始森林。偌大的断树在路边矗起,像站岗的古代武士。偶尔从枝隙间瞥一眼五指山主峰上那些层层叠叠的巉岩峭壁,吃惊得目瞪口呆:天下真有这么美的景观!埋首爬了近两个钟头,终于到了一段斜插向左的山路上,五指山几个峰峦倏然呈现在了眼前,大家惊不住地欢呼起来,打一声“呜喂”,四山回应。


  那些山崖几乎都像是鬼斧神工的杰作,一尊有一尊的神奇;又像是哪位高手的妙绘,一笔有一笔的意境;其实一切都是自然天成,造化的随意挥洒。最打眼的是那些兀立于危崖上的苍劲粤松,古雅而有生气,凝重而又飘逸;它们从远古走来,一路风尘,一身沧桑,却意态昂然,丰姿高迈。树与树之间参差间隔得恰到好处,一丛丛金色黄叶点染其间,福兵说,那是极珍稀的“金叶白兰”。夕阳在山,有轻轻的霭雾缭绕,仿佛古灯青烟,氤氤氲氲。万籁俱寂,此时,记者屏住了呼吸拍摄和记录,在审美的愉悦享受中超然于物外,超然于时空。


  福兵却一个劲地催促记者快走,他说,还远呢,还有更好看的。大家收拾好东西,一鼓作气,翻过山坳,钻进了一片遮天蔽日的苦竹林,又爬上一道山梁,这里却是五指山的背面了。这里,看五指山,不叫看,叫赏。细细地鉴赏,从一块块山岩的别致构造,从一处处陡崖的精心叠垒,从一棵棵古木的奇崛造型,让人联想得更多的是古乐,是筝、是琵琶、是编钟、是长箫、是埙的协奏,是天籁的鸣响。脚下,是万丈深海,绿生生的大海,一望无际的绿色浓汁组成的浪,推不动的汪洋般的绿色浆块。往前,福兵说,那是牛栏场,是原始林木最多的地方,人迹罕至,真正的原始生态领域。往右,看过去,就是崖子石,大崖子石,小崖子石,按区划,听说也是溶家洞林场的辖地。坐拥如此众多奇美瑰宝,溶家洞林场堪称傲视群伦的旗舰,价值无算的豪雄了。溶家洞,你该是怎样的一个洞?


  眼前的美是浩大的,也是精致的;是现实的,也是超越的;是形而下的,也是形而上的。万千倩姿曼影,都是美和力量的组合,构成一种精神和灵魂的意象,那是诗、是画、是音乐。


  那么,玉水的源头是一种诗性的自然之魂。


  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很旷远地升起来。沈从文说,美总是使人愁的。不错,美能永恒吗?审美主体呢?美的瞬时性与天地的永恒性,生命的美好与生命的匆忽,那种从亘古洪荒以来存在于人心底的荒诞感就止不住地涌上来了。以曹操、李白之才,也只能醉酒当歌,而陈子昂则痛哭流涕: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怆然而泣下。”也因此,中国文化主张安静,主张内省,主张敬畏,主张和谐与互助,主张珍视生命的每一天、每一时、每一刻,让有限化为无限,让瞬间化为永恒,让个体的小生命化为宇宙整体的大生命……


  可惜,因为时间关系,记者不能在这里久留,接着又匆匆地看了崖子石那边的“金鞭神柱”,看了“中南第一险峰”,又看了夕烟迷蒙的牛栏场河谷的远景,便恋恋不舍地下山了。福兵和海明说,七星落地和将军石还没有看呢。他们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,只要是溶家洞林场的干部职工,都会感到自豪的了,也应该感到自豪。他们的遗憾是还没有开发,还是蒙着神秘面纱的姑娘,养在深闺人不识。但记者以为,在浮躁喧嚣的时代,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,耐得住寂寞就是最大的增值。这是稀世珍宝,当别的地方过度开发以后,这里便是无与伦比的美丽和骄傲。“美丽宜章”不能没有溶家洞,有了溶家洞,宜章走到哪里都感到美丽和骄傲。笑到最后的那个人,一定会笑得最好!


已有0人点赞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